冶金工业余热(冶金热工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12-20

产生大量工业余热的行业有哪些

可以说是冶金行业最多,现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冶金行业不少的工序都可以被余热回收利用。

余热资源在钢铁、石油、化工、建材行业大量存在,也普遍存在于其他行业。轻工和食品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丰富的余热资源,被认为是继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规能源,所以充分利用余热资源也是企业节能的主要内容之一。

石油化工领域,烃类热解炉和各种反应器(如乙苯脱氢、环己醇脱氢)中的余热回收,以及催化、裂化再生取热器的热量利用,都能节省大量能源。高效率的加热炉余热回收同样常见于此。

冶金工业节能与余热利用技术指南内容简介

通过对节能与余热利用技术的深入探讨,本书旨在为冶金企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支持。科技人员、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通过本书可以深入了解并掌握节能与余热利用的关键技术,从而在实践中实现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

本书由王绍文等主编,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10年3月1日,版本为第1版,页数为294页,字数约为463000字。本书的印刷时间同样是2010年3月1日,开本采用16开,纸张为胶版纸,印次为第1次印刷。本书的ISBN号为未提供,包装形式为平装。

《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指南》结合实例系统阐述了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各生产工序的工业废水资源化与循环利用技术、工业烟尘减排与余热利用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减排技术。对每一种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论证,并提出改进意见,对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也进行了归纳和对比。

它遵循我国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即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通过采取技术和经济上可行、环境可接受的措施,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有效地利用资源。该书汇集了国家截至2011年7月底的24项现行有效标准,涵盖了节能管理、能量平衡、节能监测和冶金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多个关键领域。

工业余热是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热,如钢铁、石化、建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余热发电技术则利用这些废热转化为电力,成为节能降耗的环保策略。我国大力推广这一技术,尤其是在铁合金和电石领域,但仍存在显热、烟气余热等综合回收发电技术发展的空间。

工业余热供热工业余热供热的热源

1、工业余热供热是利用各种工艺设备排出的高温烟气、冷却水以及工业余热进行集中供热的一种方式。高温烟气来源广泛,如冶金炉、加热炉、工业窑炉、燃料气化装置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将这些高温烟气引入余热锅炉,通过产生蒸汽后送往热网供热。

2、工业余热主要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热、废水、废气等低品位能源,这些能源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加以回收利用,提供工艺热水或者为建筑供热、提供生活热水。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还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能源消耗。

3、供暖热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热电联产热源。这种热源是通过发电厂产生的热量来供暖的。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可以通过回收和利用,转化为供暖所需的热能。 工业余热热源。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些余热可以通过专门的设备回收并转化为热能,用于供暖。 集中供热热源。

冶金工业节能与余热利用技术指南图书信息

本书由王绍文等主编,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10年3月1日,版本为第1版,页数为294页,字数约为463000字。本书的印刷时间同样是2010年3月1日,开本采用16开,纸张为胶版纸,印次为第1次印刷。本书的ISBN号为未提供,包装形式为平装。

第一篇聚焦于钢铁工业,深入探讨了烧结、焦化、炼铁、炼钢与轧钢等工序中的节能与余热利用策略,提供了丰富的工程实例。第二篇则针对有色金属工业,对铜、铅、锌、镍与铝等金属的冶金过程进行了节能与余热利用技术的详细解析,并同样提供了相应的工程案例。

《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指南》结合实例系统阐述了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各生产工序的工业废水资源化与循环利用技术、工业烟尘减排与余热利用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减排技术。对每一种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论证,并提出改进意见,对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也进行了归纳和对比。

该书汇集了国家截至2011年7月底的24项现行有效标准,涵盖了节能管理、能量平衡、节能监测和冶金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多个关键领域。在综合管理部分,标准包括工业余热术语与计算、综合能耗计算原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制定指南,以及企业节能量计算和节电经济效益评估方法等,为企业提供节能管理的通用准则。

由于企业生产构成不同,生产每吨钢的平均自耗能源量也不同。因此,这一指标一般不宜于企业之间直接对比,它主要用来考核和分析本企业历年能耗水平的变化,也可作为钢铁联合企业之间对比参考用。

余热回收技术有哪些

余热回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热管技术 热管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热量传输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工质在管内蒸发、冷凝过程中传递热量。在余热回收领域,热管可以捕获工艺过程中的余热,并将其转移到需要加热的另一种流体中,从而实现能量的有效利用。热管技术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

国内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主要分为热交换、热功转换和余热制冷制热三大类。热交换技术直接、高效,通过换热设备将余热传递给工艺过程,减少一次能源消耗。主要方式包括间壁式换热、余热锅炉、蓄热式热交换和热管换热。

余热回收技术根据能量传递和转换原理,主要分为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和余热制冷制热技术。其中,热交换技术凭借直接、高效的特点,通过间壁式换热、余热锅炉、蓄热式热交换和热管等设备,直接将余热传递给工艺过程,显著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

有机朗肯循环(ORC)是目前转换效率最高、最有可能实现产业化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使用低沸点的有机物(如氯乙烷)作为工质来吸收余热能,蒸发气化后进入膨胀机做机械功,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或通过传动装置叠加到发动机曲轴上。